一、中国印制电路板产业发展现状
数据显示,除2009 年受金融危机影响,FPC 行业出现调整,总产值较上年下降约11%外,自2007 年以来其他年份,中国FPC 行业保持增长态势,FPC 总产值从2007 年的179.78 亿元增长至2014 年的343.81 亿元,复合增长率9.70%。
2007-2014 年我国FPC 总产值增长情况
二、下游行业分析
近年来,计算机、通讯设备和汽车等FPC 下游行业蓬勃发展,此外,显示化、触控化、轻薄化的产品变革加速上述行业产品更新换代,产品更新率明显上升。据工信部2016 年2 月发布的《2015 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》,我国2015 年共生产手机和彩色电视机18.1 亿部和1.4 亿台,分别增长7.8%和2.5%,其中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13.99 亿台和8,383.5 万台,分别占比达到77.2%和57.9%。据工信部2016 年1 月发布的《2015 年1~12 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》,2015 年全年累计生产汽车2,450.33 万辆,同比增长3.25%,销售汽车2,459.76 万辆,同比增长4.68%。
2005-2014 年我国手机、微型计算机、笔记本计算机及汽车产量情况
注:其中移动通信手持机产量、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、笔记本计算机产量绘于主纵坐标轴,汽车产量绘于次纵坐标轴。
下游需求的不断增加拉动了 FPC 行业的快速发展。据《2015 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》,随着国内面板、集成电路及部分电子元件产业的升级,电子元器件的国内配套率明显提高,2015 年电子元件和电子器件行业的内销产值占比达65%和42.6%。
三、市场规模
中国地区 FPC 总产值规模不断提升,2014 年占全球FPC 产量比例达到35.80%,但中国地区产量大部分系由外商独资企业产出。FPC 外商独资企业的母公司一般为世界知名FPC 厂商,在境内设厂后,依托其母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拓展业务,技术及产能规模均具有明显的优势。目前,FPC 产品部分核心原材料,如挠性覆铜板、导电胶膜、屏蔽膜等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,全球消费电子龙头企业主要分布在欧美、日韩,如三星、苹果、日立等。国内FPC 内资厂商发展两头受控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,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较弱,销售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,整体市场占有率偏低。近几年来,电子消费品民族品牌如华为、OPPO、小米等突飞猛进,内资FPC 厂商通过自身技术创新、生产工艺改造以及产能升级,依托与国内客户良好的合作关系,产销规模逐年扩大,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与外资企业的差距在不断缩小。